厦门空管站圆满完成2021年春运保障工作
美食 2025-04-05 10:53:49 510 0
這些人靠引介得到好處,是系統的一部分。
(Worden) 遺族寶婷(Iris Bolton)形容自殺被看作是「丟臉的事」(disgrace),「罪惡的汙點」 (a stigma of iniquity)。因此禁忌與隨之而來的社會污名不應該小視,因為那會影響著遺族、與其家族成員和社群的健康與福祉。
一直到博士畢業回到台灣以後,面對要活下去的任務才開始有質的改變。一輩子哀悼的旅程 任何自殺對遺族都有「一輩子」的影響(lifetime effect)。尼德蘭(William Niederland)提出另一種形式的罪惡感——倖存者的罪惡(survivor guilt),可在相約自殺的人身上看到——當同伴自殺成功,自己卻沒死成的狀況下存在,有時候遺族也會體會到這種倖存者的罪惡伴隨污名而來的,是羞恥感、覺得丟臉、因而迴避公眾場合,還有隱晦的溝通(若不是直接惡意的指責和歸咎),讓遺族艱難的悼念歷程更為沉重。公眾的污名化來自主流宗教、法律、社會與醫療對於自殺的負面看法與態度。
公眾的與個人的污名化則會降低他人提供遺族協助的意願。而被死者所遺棄而導致自尊的粉碎,覺得自己不值得、不足夠。文:袁如陵(倫敦大學智財管理碩士、台灣大學植病所碩士,台灣專利師,曾任上市醫材公司法務主管、英國顧問公司產業分析師、科技業專利工程師) 隨著人工智慧(AI)技術的快速發展,以及各項應用的快速導入,各國科技巨頭、AI新創無不砸下重金,致力於打造最先進的大型語言模型(Large Language Model,LLM)。
以上並非是要鼓勵開發商違反著作權法,只是要凸顯科技巨頭對資料的渴望,甚至會讓他們決定鋌而走險。繁體中文內容尤其稀缺。所以目前台灣的大型語言模型,幾乎都是基於國外的開源模型來開發,例如國科會、台智雲、群創、台大資工使用了美國科技巨頭Meta的Llama系列模型,而聯發科則採用法國血統的Mixtral及BLOOM模型。槓桿他人的AI模型:若Llama或Mistral等開源模型採用了台灣的資料集,基於其上開發的上百個模型,都會有來自台灣的內容,可借力使力,帶來百花齊放的效果,比起自行開發AI模型效益更高。
然而,這樣的方式雖然能快速展現階段性成果,基本上也只是他人模型的繁體中文版,並非土生土長的「台灣囡仔」。平心而論,台灣的價值觀更貼近歐美所認同的普世價值,若是有合適的繁體中文材料,歐美AI大廠絕對是求之不得。
美中不足的是,即使是在TAIDE的應用範例中,仍可看到非台灣慣用之詞彙或語句用法: 「尊敬的」創意總監 「高端」、環保、健康和時尚的代表 製作一系列「短視頻」和線上活動 圖片擷取自TAIDE-LX-7B模型下載頁面(2024/04/23) 雖然還有努力空間,但至少就筆者觀察,TAIDE在總結文章時,使用的語句是「綜合以上建議」,而非AI常脫口而出的「總的來說」,省下筆者手動修改的時間。根據紐約時報報導,OpenAI在2021年就已經耗盡網路上能夠取得的公開資料。開源模型BLOOM的訓練語言分布。基於開源專案的繁體中文模型 以國科會的TAIDE模型為例,就強化了自動摘要、寫信、寫文章、中翻英、英翻中等繁體中文能力,根據官方測試,雖然在中英翻譯還落後OpenAI的GPT 3.5,但在摘要、寫文章、寫信等項目則勝過GPT3.5。
舉可理解多國語言的BLOOM模型為例,簡體中文佔訓練資料的16.2%,繁體中文則是0.05%,是令人瞠目結舌的324倍差距。不僅是中文,許多外來語也早已融入台灣人生活,例如來自日文的「素顏」、「單品」等詞。事實上,所有AI巨頭也都認知到這點,並且已經進入資料的軍備競賽。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國家,也正在積極開發中文為主的AI模型,比起經過審查的內容,應該會更傾向使用台灣的繁體中文資料,這能為整個華語圈帶來影響。
這絕不是因為開發者偏好簡體中文,而是因為網路文章都是簡體中文,另外也苦無合適的繁體中文內容可用。他們甚至認為,既然OpenAI也在使用有著作權的內容,而自己也應該跟隨這個「市場趨勢」。
為台灣AI模型打好基礎:以穩定的步調建立繁體中文的語料庫,可以打好從頭開發台灣AI模型的基礎,甚至成為日後彎道超車的重要資本。台灣人早已大量接觸,甚至開始使用「視頻」、「軟件」、「給力」、「優化」等詞彙。
2023年,Meta的高層也在內部會議上直言:「要追上ChatGPT,我們所欠缺的就只有資料量」。拓展在中文世界的影響力:使用中文的不只有台灣與中國。這也與建造台灣專屬AI模型的初衷相符合。用起來雖然心中有點不痛快,但我也時常提醒自己,輸出的內容品質比文字形式更加重要。專注資料,或許是台灣AI模型潛在的突破口 如前段所述,訓練資料對AI模型的效能影響極大都市人往往只憑『想像』資助偏鄉學校,一味地投錢給學校,殊不知這麼做只是變相地將錢倒進黑洞。
」許添明指出:「例如偏鄉國中的學生如果在小學階段沒打好基礎,升上國中後成績下滑,重創學生的學習信心。閱讀和科學方面的差距也同樣明顯,都會區與偏鄉地區之間的成績相差分別為43分和44分,根據估算,這相當於兩年以上的學習鴻溝。
」 集體貢獻 奠基於「區合作模式」的成果,許添明後續推動「集體貢獻」計畫。」許添明以一張書桌的有無為例,點出「家庭」對教育的影響力不亞於學校的事實。
偏鄉教育需要全村協力。回到許添明的話來說:「集體貢獻需要將每個利害關係組織的專長,整合為一個相互增強的系統,彼此不再獨立而是相輔相成,形成一個更強大的整體。
但如果一個學生連基本學力都達不到,要怎麼幫助他走入社會?」 學校、家庭和社區同舟共濟——「區合作模式」 「你能想像一個家,連簡單的書桌都沒有嗎?聽起來很不可思議,但這就是偏鄉學生家裡可能遭遇的狀況。這即是區夥伴給予國小、國中對話機會,一起設法改善同一批學生的學習狀況。而每個角色都有他們擅長的領域,例如戰士比較抗打、法師可以範圍攻擊、弓箭手有敏捷上的優勢得以偵查或逃脫、而牧師擁有祝福和治療的獨特能力。牧師和弓箭手抗打能力較低,難以抵擋攻擊等等。
每個人都渴望獲勝,電玩也會設計奪寶或競爭的取勝方式,並且因各個角色也有各自的缺陷,例如戰士和法師速度比較慢,容易被圍攻。」而核心團隊持續溝通,讓所有參與者保持連結,同時也可以建立組織間的信任,確保目標並激發共同的動力。
許添明以數據分析偏鄉學生的數學基測成績與家庭投資狀況,並分級各家庭的科技設備、學習環境、父母參與度以及數學補習等家庭投資項目,找出數學基測成績與家庭投資之間的關係。」許添明難掩興奮,提出他接下來進行「區合作模式」計畫,借鏡世界銀行協助烏干達社區自力救濟方法的模式:「『區』指的是地理和人力資源的雙重介入,其目的是讓區內國中小、校長與教師,以及家庭和社區彼此形成密集的網絡,合作解決偏鄉學生面對的所有問題。
|Photo Credit: 許添明提供 via 《人文島嶼》 許添明強調:「我們不能只看到整體的優秀表現,而忽略了一部分學生還在追趕學習的基本能力。文:人文.島嶼(採訪撰稿:班與唐|攝影:陳怡瑄) 台灣地狹人稠,中央山脈橫亙其中,多數人可能以為「偏鄉學校」都在山區或是東部,數量不多。
但城市和偏鄉學生的學習成績差距卻越來越大,城市學生在數學方面平均得分571分,而偏鄉學生僅有517分,相差高達54分。|Photo Credit: 許添明提供 via 《人文島嶼》 就像時下年輕人最喜歡的線上遊戲一樣。一般人很難理解未達基本學力的15歲學生的程度,PISA舉下列數學範例題來說明,這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資訊理解以及趨勢判讀,歷次測驗結果,顯示台灣有13% 的15歲學生不會類似程度的題目。集體貢獻(collective impact)由學者約翰・卡尼亞(John Kania) 與馬克・克萊默(Mark Kramer)在2011年提出。
指的是多方針對某個共同目標或社會議題,透過彼此的努力和資源,共同解決問題或達成目標。結果顯示,台灣的學生整體進步,成績在全球排名上有所提升。
根據PISA定義,缺乏基本學力不僅影響課業成績的高低,也意味這些15歲的國中畢業生未達具備自主學習、可以參與現代社會運作所需的能力。過去已有研究證實,高成就與低成就學生的學習落差隨著年級增加而擴大,更殘酷的是,這些低學習成就者可能來自低社經背景。
」 如果連基本學力都達不到,要怎麼走入社會?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去(2023)年底公布了2022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(PISA)的成績,PISA測驗15歲在學學生的數學、閱讀及科學素養,評估他們應對社會變動的能力。「這是我從事研究以來,最讓我信心大增的成果,表示只要將錢放對地方,就可以克服社經背景的先天障礙,偏鄉教育的問題是有機會改變的。